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唐朝诸公爵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明永乐时封几位公爵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One]、明永乐时封几位公爵
〖One〗、我们先看看这四位奉天靖难公爵都是谁。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于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朱棣当然要给手下效力的武将们以封赏,同年九月,他大赏奉天靖难的武将。其中,丘福被封为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朱能被封为成国公,食禄也是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此外,又有十三人被封侯爵,十一人被封伯爵。
〖Two〗、淇国公丘福是凤阳人,是燕王护卫军的千户,勇武有余、谋略不足,为人正直,属于朱棣绝对的心腹,是和朱能、张玉一样的核心骨干,参加过白沟河、夹河、沧州、灵璧等大战,升任中军都督同知。永乐七年率军北征,在胪朐河惨败而死,时年六十七岁,朱棣下令夺去淇国公的爵位。成国公朱能是怀远人,他的父亲和邱福一样,是燕王府护卫军的副千户,朱能继承父职,追随朱棣起事,升任指挥同知。因为年轻,他在大战中表现更为突出,曾率三十名敢死队冲散数万南军,先后打败过耿炳文、李景隆、平安等人,升任都指挥佥事。
〖Three〗、沧州之战,斩首万余级。险恶的东昌之战,朱棣陷入重围,大将张玉战死,朱能拼死护卫朱棣突围。淝河之败后,朱能坚决主张继续南进,在灵璧之战中生擒平安,升任右军都督佥事。永乐四年七月,为征夷将军,率军讨伐安南,死于军中,时年三十七岁。到了永乐六年七月,因为平定安南的大功,朱棣又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英国公,沐晟为奉天靖难黔国公。
〖Four〗、所以,朱棣所封的四位奉天靖难国公分别是:丘福、朱能、张辅、沐晟。此外,朱棣在建文四年还追封战死的张玉为奉天靖难荣国公,陈亨为奉天靖难泾国公,永乐十六年姚广孝死后,追赠他推忠辅国荣国公。
〖Five〗、这类追封的爵位一般都不会让子孙世袭,但也有例外。比如徐增寿,他是徐达的三儿子,官至右都督,朱棣起兵之后,他暗中支持,谋为内应,被建文帝亲手处死。朱棣登基,先是追封他为武阳侯,第二年又追赠为定国公。徐增寿是徐皇后的弟弟,朱棣例外开恩,准许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承袭这个爵位,但不是奉天靖难定国公,而是钦承祖业定国公。
〖Six〗、那么,朱棣一共封了五位国公,这里为什么没有姚广孝?姚广孝,僧名道衍,是朱元璋分配给朱棣的高僧,最早帮助朱棣下定决心起兵,并秘密筹画。起兵之后,姚广孝辅佐朱高炽留守北平,运筹帷幄,在战事胶着的情况下,他敏锐发现南京空虚,建议朱棣挥师南下,不占城池,直取南京。可以说,在许多关键的节点上,姚广孝都给了朱棣非常重要的建言,所以《明史》中说,朱棣夺得天下,姚广孝“论功以为第一”。
〖Seven〗、朱棣登基后,让姚广孝做了管理僧录司的左善世。永乐二年,让姚广孝还俗,做了资善大夫、太子少师。由此可见,朱棣对姚广孝的评价很高,但根本没有考虑过要给他进封公爵,原因应该是下面几点:
〖Eight〗、第一,姚广孝是世外的僧人,不适合封爵。建文四年朱棣封赏功臣时,姚广孝还是僧人,两年后朱棣才要求他还俗。把一位僧人封为国公,惊世骇俗,极不恰当。所以一直等到姚广孝死后,才追赠他一个推忠辅国荣国公。
〖Nine〗、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明仁宗让张玉、朱能、王真、姚广孝四人配享明成祖庙廷。但是,后来的明世宗否定了这种做法,认为姚广孝“系释氏之徒,班诸功臣,侑食太庙,恐不足尊敬祖宗”,又把姚广孝移出了太庙。这恐怕也是当初朱棣的想法。
〖Ten〗、第二,勋爵是对军功的顶级奖赏,姚广孝的资格不够。朱元璋封赏开国功臣时,因为太师李善长早早追随自己,一直充当大管家,在明朝建国和制度设计等等方面有过重要的贡献,所以封他为韩国公,军师刘基封为诚意伯。姚广孝有功于朱棣,但这种功劳比起李善长、刘基的卓越贡献,显得过于单薄。
1〖One〗、给他封公太高,封伯又太低。而且姚广孝一直隐于幕后,没有像李善长、刘基一样,在官员中积累公开的威望,现在突然封为国公,让那些在战场上拼杀的将士不服气,所以干脆不封。
[Two]、中国古代封爵(公爵)有几人
〖One〗、古代爵位:“王、公、侯、伯、子、男”基本爵位。同时还有其他的爵位称呼,且历代爵位都有更改,增减。各不相同。
〖Two〗、中国古代封爵(公爵)者,多是乱世,艰辛开国之人。或偶有战乱立功者。
〖Three〗、这里我们举唐,明各二人例以做说明。
〖Four〗、唐代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男、县子。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Five〗、例如:郭子仪(697~781年),唐代著名将领。屡立奇功,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Six〗、李靖: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封卫公。
〖Seven〗、明朝,王爵为皇族专享(开国诸大将死后有追封郡王者),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由于这种世袭罔替的制度,导致后来出现举国一岁之入不能偿宗室岁禄的局面,远支宗亲将军、中尉甚至有故意犯罪入狱求饱者。另有公、侯、伯三等爵专授功臣,三等爵只能世袭,也有终身者。
〖Eight〗、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太师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兼太子少师韩国公,因胡惟庸案,满门抄斩。
〖Nine〗、徐达,明朝开国功臣,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破例)。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