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玉带

唐朝的玉带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唐朝的玉带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唐朝的玉带的知识,包括唐代玉带板市场价值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介绍一下关于玉带的知识,谢谢
  2. 唐代玉器穿孔特点
  3. 唐代玉带板市场价值

[One]、介绍一下关于玉带的知识,谢谢

〖One〗、带板最初始于春秋时期北方草原民族,东汉传入中原,两晋盛行,至北周时开始有雕刻图案的玉带。隋沿用北周制,多为十三銙玉带。唐代开始,从质地和数量方面对带板的使用做出了明确界定。唐高祖李渊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者许用玉带]。唐《通典》明确规定:[文武官三品以上,金玉带,十二銙;四品,金带,十一銙;五品,金带,十銙...]。金玉带并非普通土豪有钱就可以随便戴的,官职品位也一定要够档次。玉带板一直沿用到明代,形制基本沿唐制而无大变,仅玉雕工具有时代特征。

〖Two〗、有名的何家村窖藏中出土各种玉带板共十副,包括玛瑙及杂色玉带。1998年陕西长安县窦皦墓出土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一副。蹀躞带源于北方民族的胡服,部分带板有孔或环,是用来佩戴刀剑、算囊、刀砾等日常用品,流行于北周至唐初。唐初规定官吏蹀躞带挂物七种,谓“蹀躞七事”。盛唐之后挂物渐少,中晚唐则仅见带板而无蹀躞带。

〖Three〗、据《太平广记》记载,中唐时长安城中的玉带可以买卖,每副玉带价值三千贯,相当于当时长安城里的十五个小宅院。这里未特别提及金玉宝钿真珠装蹀躞带,按照其复杂的制作流程及费时费工的金炸珠及宝石珍珠镶嵌工艺,费用应远高于普通玉带。中国传统上对富翁常用"腰缠万贯"来形容,可能就是指腰佩金镶玉带板。如若佩戴单纯玉带,也只能腰缠三千贯而已。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黄金有价玉无价",金玉宝钿真珠装蹀躞带以上等羊脂玉制成,以金炸珠与真珠宝石装饰,在当时可能就是天价。窦皦玉带集盛唐巅峰期炉火纯青的金银细工及琢玉工艺于一身,其文物价值及珍稀程度自不待言。

〖Four〗、前几年在纽约的一个拍卖会上,惊现一套唐代金玉宝钿真珠装蹀躞带,品相完美无缺,可与国内博物馆藏的窦皦蹀躞带媲美。

〖Five〗、这套唐代金镶玉蹀躞带共十三銙,连同蹀躞头及带扣共十五件。玉带板以和田羊脂玉为梁框,板面由两层黄金板构成,上层较薄,以金丝揑丝形成花卉图案,镶嵌珍珠及红、蓝、绿、黑四色宝石,以极细的金炸珠为地。底背为较厚的金板,两层黄金板之间夹有五层织物,其残存的各层纤维束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辨。金板与玉梁以金铆钉固定。两件蹀躞头大小不等,一端各雕镂空花卉,另一端为方形,以金合页相连,开合自如。由于岁月久远,大部分珍珠宝石尚保存完好,但光泽略暗,放大镜下可见个别脱落的粟米似的金炸珠颗粒散落。整副带板金、玉、珍珠、宝石交相辉映,光彩照人。以下为这套蹀躞带的照片。

[Two]、唐代玉器穿孔特点

〖One〗、唐代玉器具有“富丽高贵之风”。

〖Two〗、管钻痕:指器物表面留下的圆孔钻孔的痕迹。最早良渚文化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

〖Three〗、喇叭孔:指用旧式工具钻磨的圆孔,上大下小,状如喇叭,俗称“喇叭孔”。商周玉器上较常见。

〖Four〗、象鼻穿:又称“牛鼻穿”,指并排二孔,内部相通。常见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玉器,唐代的玉带板也常见,现在很常用。

〖Five〗、对穿孔(蜂腰眼):双面打孔,孔径两端大,中间小,有的对穿孔对接有误差,因而孔径有台阶式痕迹,如玉猪龙、玉C龙、玉珠管等。这两种琢孔方式商周时代仍沿用。

〖Six〗、通心穿:俗称“通天眼”,孔从顶至底钻成。通天孔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征,比如良渚文化玉琮的通天孔是两头对穿的,孔中部对接处有台痕或称为对接痕,也有打磨的比较光洁的。

[Three]、唐代玉带板市场价值

唐代玉带板采用浅浮雕法雕琢。琢制时用偏刀和铲底技法配合,先从带板边沿开始向中心空隙处铲底,再从人物或动物的旁边向中心空隙处铲底,两者的铲痕相接。接头处出现细微的圆形凹槽。唐代玉带板边框很窄,看上去似无边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的玉带和唐代玉带板市场价值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1.com/tSPoqnqiSk.html
上一篇:唐朝的王姬
下一篇:唐朝的特征出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