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唐朝进士装扮和唐朝的科举制有什么特点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唐朝的科举制有什么特点
〖One〗、考生来源的广泛性。李渊的诏令已经说明,唐朝科举应试者有两个来源,是学士,一是白丁,后来更加通常的说法是生徒和乡贡。
〖Two〗、考试科目的多样性。唐朝的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常年正常举行的科目,也称岁举或常举;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则称制举或制科。
〖Three〗、考试方法的灵活性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为了避免因为偶然的因素而遗漏真正的人才,允许并一度鼓励超出考场之外的行卷和公荐的存在。
[Two]、进士在唐朝属于那一层次的考试一个诗人考中进士说明了什么
〖One〗、进士在唐朝的考试属于殿试,一个诗人考中进士说明他的文采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可以封官加爵。
〖Two〗、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比较高功名。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Three〗、[Two]、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One]、[Two]、三甲统称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Three]、唐朝进士人数
唐代科举取士始于高祖武德五年(622),终于昭帝天祐四年(904),前后凡282年,共开科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其他165人。进士约占总数的80%.唐朝平均每年取士约23人左右。
据台湾学者毛汉光先生统计,《两唐书》所载830名唐代进士中,士族子弟达589人,占总数的70.96%;小姓约109人,占13.13%;两者合占总数的84.10%,寒素子弟家132人,仅占总数的15.9%.
OK,关于唐朝进士装扮和唐朝的科举制有什么特点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