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以及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案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One]、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案例
〖One〗、案例: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
〖Two〗、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
〖Three〗、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
〖Four〗、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
〖Five〗、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
〖Six〗、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
〖Seven〗、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Eight〗、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
〖Nine〗、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
〖Ten〗、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1〖One〗、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
1〖Two〗、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
1〖Three〗、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
[Two]、三谏唐高宗是谁
〖One〗、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Two〗、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贞观元年(627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册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Fourteen〗、功臣”第四位。贞观十七年(643年),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Three〗、魏徵参与修撰《群书治要》及《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Three]、历史上敢于发声的名人
历史上敢于发声的人是魏征。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文章分享结束,唐朝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和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案例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