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肇庆

唐朝的肇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唐朝的肇庆,以及肇庆文化遗产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肇庆文化遗产有哪些
  2. 肇庆名胜古迹
  3. 唐朝岭南道名人

[One]、肇庆文化遗产有哪些

端砚诞生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2006年5月20日,端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悦城龙母祖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三江汇流处,因其蕴涵着深厚的龙母文化、古建筑文化、风水文化和历史文化而闻名海内外,成为了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四海朝宗、祈福观光的旅游圣地,在西江流域和港澳地区更是家喻户晓。龙母祖庙最为值得称赞乃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其建筑自光绪三十一年重建至今,历经洪水雷雨而墙不裂、地不陷、害虫不蛀、雷电不侵,堪称建筑史上一绝。其高超的防洪、防虫、防雷的建筑设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期,在龙母庙都举行大规模的民间祭祀活动,肇庆市属各县及珠江三角洲以至港澳地区前往参拜者多时超过十万之众。一连十数日,龙母庙前石牌坊广场上,香客云集,香烟缭绕,昔时还有祭青蛇、摸龙床求子的习俗。

四会贞仙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贞山位于四会西南面,坐落贞山街道,是四会市的风景旅游区,隶属四会旅游局管辖。贞仙是中国妇女“贞风亮节、勤劳俭朴、孝敬翁姑”的典范,亦是岭南三大女神之一。三大女神即唐代四会文氏贞仙、秦代德庆龙母、宋代泉州湄洲岛天后。贞仙诞这一民间习俗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每年九月初九的贞仙诞诞期,除本地乡民参加外,珠江三角洲、三水、南海、顺德、清远、肇庆一带以及海外华人、港澳同胞信众均参加,人数多达数万热闹非凡。

贞仙诞仪式程序:〖One〗、迎仙;〖Two〗、鸣炮;〖Three〗、上金猪、茶果、供品;〖Four〗、上香叩拜;〖Five〗、颂读祭文;〖Six〗、颂读祝文;〖Seven〗、祈福种福;〖Eight〗、八仙贺诞;〖Nine〗、礼成鸣炮;〖Ten〗、送贞仙回祠;1〖One〗、文艺表演。相关器具:〖One〗、贞仙塑像;〖Two〗、八音锣鼓;〖Three〗、八仙造型;〖Four〗、贞仙座驾;〖Five〗、罗伞。

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

早在唐开元年间(713—741),有名的书法家李邕,就在七星岩石室洞口留刻有全国著名的《端州石室记》。此后,唐李绅,宋包拯、周敦颐、郭祥正、黄公度,明俞大猷、吴国伦、郭都贤、陈磷,清黎简、冯敏昌等,都在岩洞内外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或题名。

[Two]、肇庆名胜古迹

〖One〗、肇庆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一些比较出名的有:

〖Two〗、悦城龙母祖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德庆县悦城镇三江汇流处,因其深厚的龙母文化、古建筑文化、风水文化和历史文化而闻名海内外。

〖Three〗、德庆学宫:是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庄严的古建筑群由大成殿、重圣殿、尊经阁、乡贤祠、杏坛等建筑组成。刻群。

〖Four〗、鼎湖山摩崖石刻:这里有109题,上至唐代,下至现代均有篆刻。

[Three]、唐朝岭南道名人

〖One〗、张九龄是历史上第一位出自岭南地区的宰相,开岭南从政之先;

〖Two〗、17岁的广东封川县人(今广东肇庆市封开县)莫宣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高中状元,岭南第一位状元就此诞生,同时莫宣卿还是大唐科举史上最年轻的状元;

〖Three〗、广东连州人(今广东清远连州人)刘瞻,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9年)拜相,成为岭南地区史上第二位宰相。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1.com/2DZ4ocqO8N.html
上一篇:唐朝的胸罩
下一篇:唐朝的老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