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常平仓制度有利于,以及中国古代仓储设备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One]、992年什么朝代
伽色尼王朝(962~1186)是由中亚突厥人建立,统治中亚南部、伊朗高原东部、阿富汗、印度河流域等地伊斯兰王朝,又称“哥疾宁王朝”,“伽兹尼王朝”,极盛时期为中亚帝国,占据着伊朗大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北部。中亚萨曼王朝的突厥族奴隶出身的将领阿勒普特勤占领加兹尼,其婿萨布克特勤建立加兹尼王朝。首都在伽色尼。但名义上仍承认萨曼王朝的宗主权,直至999年。
[Two]、唐玄宗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唐朝前期,社会的长期安定,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朝廷劝农、兴农政策的鼓励,使得农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到盛唐时期,农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史书描述当时的状况“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杜甫也对当时情况描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出现这样壮观的景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虽然气候和土壤各不相同,但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相应较多:北方的粟麦,南方的水稻,还有各种经济作物皆可种植。且唐朝时期处于第三个温暖期,平均温度高出现在温度1-2度,降水为历史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唐朝时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其次,农业基础良好。唐朝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隋朝在隋炀帝的挥霍下已破败不堪,但是隋朝时期的农业发展是非常可观的,隋朝时期的粮食储备量非常大,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还未用完。这些为唐朝时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⑴、贞观至开元天宝年间,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重视的农业的政策,这些政策都使得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玄宗即位后实行偃武修文、静民务农、恢复与发展经济,是他实行以文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对大臣们说:“我新即位,为国者要在安静”,国家未安,百姓未抚,且当静心以抚之”。所谓“静以抚之”是减轻人们的兵役、徭役负担,使人们得以休养生息。唐玄宗抚民以静的治国方针,其核心内容是在“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的理论指导下,把存百姓,使农夫得以务农,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视为安定和治理国家的基础,唐玄宗对侍臣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尔。若兵革吕动,土木不息,而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又说:“夫安人宁国,唯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静民务农政策为农业生产赢得了时间。
在唐初人口流失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唐玄宗对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所欲既多,所损益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离叛益兴”唐太宗在位期间,有关民为邦本,体恤百姓以安天下的言论,史书记载颇多,如”朕每天坐朝,欲出一言,既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努,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弊之事,不可施与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不可畏惧。”
唐玄宗祀于太庙,癸亥日,耕藉田于东郊,这一天,唐玄宗带领有关官员,按照天子行藉田之礼的仪式“躬御耒耜藉于千亩之甸《旧唐书·礼仪志四》,唐太宗行藉田之礼,表明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唐玄宗经常派使臣到各地巡行视察,劝课农桑,向使臣讲述劝农的意义,他还要求劝农的使臣到达各州县时“遣官人就田垄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罗振玉校录:《贞观政要》佚篇)唐太宗还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不违农时原则的落实。《唐律疏议·擅兴律》条文说:“诸非法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疏议》解释说“非法兴造,谓法令无文。虽则有文,非时兴造亦是,若作池亭宾馆之属及杂徭役,谓非时科唤丁夫,驱使十庸以上坐赃论。”“非时兴造”即指在农忙季节大兴土木或征发徭役。《擅兴律》以法律手段来保障不违农时原则的落实并规定,如有地方官员敢于在春夏秋农忙季节擅自征发徭役十庸以上者,按贪赃罪依法论处。这种对在农忙季节擅自征发徭役,强夺民时的官员依法论处,在中国封建时代是前所未有的,它体现了唐太宗对劝课农桑与不违农时的重视。
与唐初行使的均田制相对应的是租庸调的赋役制度,这一制度定于武德二年,修订与武德七年。唐玄宗对租庸调复议制度没有进行重大改革,但他在即位后确立了“轻徭薄赋”,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并发展农业生产,据史书记载武德九年八月,即唐玄宗即位之时,诏令“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免二年租调,自余给复一年”[9]。轻徭薄赋的政策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社会环境。
李唐建国之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破坏,人口凋零,“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10]在这样一个落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要使其巩固,首先必须恢复农业发展,而兴修水利,灌溉沟渠又是恢复与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唐中央政府设有水部郎中之职,管理全国灌溉及航运事物。又有水监和督水使者,管理河渠的修理和具体灌溉事宜。唐朝的《水部式》就是关于合区灌溉、舟楫、桥梁以及水运等事务的法令。
唐朝建国以来,兴修了很多大型水利工程,在河南道蔡州新息县增修了隋朝的玉梁渠,灌田面积扩大到30多万亩,河北蓟州三河县,有渠河与孤山陂,灌田30万亩。山南道李皋主持修复江陵县的古堤,扩展良田50万亩,唐初各道均有修建水利工程,其中关内道11处,河南道20处,河东道16处,河北道54处,陇右道1处,山南道5处,淮南道4处,江南道22处,剑南道27处,岭南道3处,总计163处。
唐继隋末大乱之后,人口死散很多,土地大量荒芜,社会经济凋弊。唐朝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保证赋税收入和徭役调发,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武德七年(624年)四月颁布了均田令和租庸调法。
均田制虽然在隋朝时期开始实行,但在唐初才完善。均田令规定:继续实行均田制,庶民依据户籍授田。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授田一顷。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要还官。老男、残废、重病者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为户主,加授永业田二十亩。和尚、道士授口分田三十亩,尼姑、女冠(女道士)授口分田二十亩。工商业者的永业田、口分田减半授给;若在狭乡(人多地少地区)则不授。狭乡农民亦减半授田。均田制的推行使土地买卖受到严格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的作用。所以均田制的实行对唐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Three]、中国古代仓储设备有哪些
〖One〗、我国历史上早在商朝时就有“巨桥仓”的记载,隋朝时设“义仓”成为古代民仓的肁始。唐朝除了继承了隋朝仓储制度设义仓之外,始置常平仓。常平仓为官仓、义仓为民仓,官仓为主、义仓为辅,到了元代常平仓置于路府、义仓立于乡社。
〖Two〗、到了明朝又创建了一种新型预备仓制度,是各地为储藏赈济粮所设的粮仓。清朝时除沿用明朝预备仓外,又对常平仓、社仓和义仓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并兼有旗仓、营仓等各种形式的仓储。到了此时已经达到了我国古代仓厫类型比较多的时期。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